一位电商卖家建议:这6样东西最好去实体店买,不然吃亏的是自己
做电商这一行已经8年多了,亲眼见证了国内电商从高速成长期到如今的成熟期。从刚开始的天猫店到如今拓展了京东、抖音、小红书全平台运营,店铺月销售额超过300万,我也算是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兵。
最近常有朋友问我:"现在网上什么都能买,哪些东西还需要去实体店购买?"今天我就来说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,告诉大家那些最好别在网上买的商品。
电商平台确实带给我们极大便利,中国电商渗透率已经全球领先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我国网络零售额达到3.28万亿元,同比增长9.4%,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已达27.6%。几乎每个人手机里都装着3个以上购物APP,网购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习惯。
但作为圈内人,我清楚地知道有些商品网购真不如实体店,甚至可能吃大亏。这绝不是危言耸听,而是基于行业内部运作机制和众多消费者反馈得出的结论。
第一类:高端电子产品
这里指的高端电子产品主要包括高价位手机、相机、笔记本电脑等。这类产品在网上购买存在几个主要风险:
第一是翻新机风险。据我了解,高端电子产品的翻新机市场规模惊人。工信部2024年电子产品质量报告显示,仅手机一项,市场上翻新机年销量就超过4000万台,占二手市场的42%。这些翻新机通常使用二手核心零部件,表面进行抛光处理,肉眼几乎无法辨别。
有个朋友去年在某知名电商平台买了一台所谓的"官方翻新"iPhone 14 Pro,价格比官方便宜了1500元。使用半年后,电池健康度已跌至78%,远低于正常水平。经鉴定,这台机器使用了非原装电池和屏幕。
第二是售后服务难保障。网购电子产品,即使是官方旗舰店,售后也存在诸多问题。我有位客户在我店铺买了一台笔记本,出现质量问题后,厂商要求必须到购买地进行售后。结果他在北京,而我店铺注册地在广州,来回奔波费时费力。
实体店购买高端电子产品,你可以当场检验产品质量,确认序列号真伪,而且售后有保障。我建议消费者宁可多花一点钱,也要去品牌授权店或大型连锁电器卖场购买。
第二类:贵重珠宝首饰
珠宝首饰是另一个我强烈建议去实体店购买的品类。原因有三:
一是材质难辨别。普通消费者很难通过照片或视频判断珠宝的真伪和品质。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2025年3月发布的报告,网购珠宝的投诉率是实体店的3.7倍,主要问题是材质与描述不符。
曾有消费者向我咨询,她在某平台花8000元购买的"天然A货翡翠手镯",收到后觉得色泽和透明度与图片相差太大。带去专业机构鉴定,发现是B货(经过化学处理的翡翠),实际价值不足2000元。
二是工艺看不清。珠宝的工艺细节,如镶嵌牢固度、表面处理等,在网上图片中很难展示。即使是高清视频,也无法真实反映光泽度和切工质量。
三是尺寸难把握。珠宝尺寸差异哪怕只有1毫米,佩戴效果也会截然不同。我妻子曾网购过一枚钻戒,到手后发现钻石虽然是真的,但尺寸明显小于描述,而且戒托粗糙,不得不花钱重新定制戒托。
中国珠宝行业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,珠宝首饰网购退货率高达32%,远高于实体店的7%。这说明网购珠宝的消费者满意度普遍不高。
第三类:新鲜食品
虽然近年来生鲜电商发展迅猛,但我仍然建议大家尽量在实体店购买新鲜食品,特别是肉类、海鲜和水果。
从数据看,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在2025年预计达到8790亿元,同比增长15.3%。但与此同时,生鲜电商的退货率也高达23.5%,远高于其他品类。
为什么会这样?主要问题在于品质控制和配送环节。
以水果为例,电商平台上的水果图片往往经过精心挑选和修图,实际收到的商品与图片差距很大。我曾经测试过多家生鲜平台的水果,发现同样价格的水果,实体超市的品质普遍更好。
更严重的是肉类和海鲜的运输问题。冷链物流虽然在不断完善,但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波动仍难以避免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4年对生鲜电商抽检显示,冷冻肉类和海鲜的微生物超标率达到12.3%,而实体超市的这一比例仅为3.8%。
我家附近有个小型农贸市场,虽然环境不如大超市整洁,但蔬菜水果新鲜度高,价格也很实惠。我宁愿花20分钟去那里采购,也不在网上订购生鲜食品。
第四类:床垫和大件家具
家具是另一个我强烈建议去实体店购买的品类,尤其是床垫和沙发这类关系到使用舒适度的大件家具。
床垫的软硬度、支撑力和透气性,沙发的坐感和舒适度,这些都是无法通过网购直观感受的。我曾经网购过一张声称"五星级酒店同款"的床垫,售价4500元。收到后发现硬度远超描述,睡一晚上腰酸背痛。更糟糕的是,因为床垫体积太大,退货物流费就要300多元,最后只能认倒霉。
据中国家具协会数据,2025年第一季度家具类电商退货率高达18.3%,其中床垫退货率最高,达到26.5%。这说明消费者对网购家具的满意度普遍不高。
还有一个问题是尺寸误差。家具的实际尺寸往往与网上描述有出入,即使只差几厘米,也可能导致无法放入预定位置。我一位朋友网购了一套餐桌椅,结果发现桌子比想象中大了不少,在他家的餐厅里显得非常拥挤,但因为已经组装好了,退货极为麻烦。
在实体店购买家具,你可以亲自测试舒适度,确认尺寸和材质,甚至可以讨价还价。虽然价格可能比网上贵一些,但从长远来看绝对值得。
第五类:化妆品和护肤品
化妆品和护肤品是我非常不建议从非官方渠道网购的产品。原因很简单:假货太多。
据国家药监局2025年第一季度抽检数据,网购化妆品不合格率高达9.7%,而实体店销售的化妆品不合格率仅为2.3%。不合格问题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超标、重金属含量超标和非法添加禁用成分三个方面。
我在电商平台运营过化妆品店铺,深知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。即使是看似正规的店铺,也可能销售来路不明的产品。尤其是那些"海外代购"和"专柜折扣"商品,假货比例惊人。
一位在化妆品行业工作的朋友告诉我,有些不良商家会购买真品外包装,然后灌装假冒产品。这些产品不仅效果不佳,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,导致皮肤过敏或更严重的健康问题。
化妆品和护肤品直接接触皮肤,安全性至关重要。建议大家尽量在品牌官方渠道、大型连锁药妆店或百货公司专柜购买,确保产品真实可靠。
第六类:定制类产品
最后一类是定制产品,包括定制家具、定制服装、定制礼品等。这类产品网购风险极高。
定制产品的核心是"量身定做",但网购环境下,商家无法精确了解你的需求,沟通也存在诸多障碍。据消费者协会2024年投诉数据,定制类产品投诉量同比增长35%,成为投诉增长最快的品类之一。
我曾经帮朋友网购过一套定制衣柜,前期沟通看似顺畅,但最终安装时发现诸多问题:尺寸有误差、材质与样品不符、五金件质量低劣。最糟糕的是,定制产品通常不支持退货,只能协商解决,往往耗时耗力还难以达到满意效果。
定制类产品最好面对面沟通,亲眼看到样品和材质,现场确认设计方案,并签订详细的合同,明确责任和售后服务。这些在网购环境下很难做到。
当然,我并非否定电商的价值。电商平台确实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和便捷的购物体验。对于标准化程度高、不需要亲自体验的商品,如图书、标准电子产品、日用品等,网购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。
做为一名电商从业者,我希望行业能更加规范,商家能更加诚信经营。同时也希望消费者能够理性看待网购,对某些特定品类保持警惕,选择最适合的购物渠道。
我们追求的不应该只是价格上的便宜,而是整体购物体验和长期使用价值的最大化。有时候,多花一点时间去实体店,或许能省下更多的钱和麻烦。
这几年我也养成了网购和实体店相结合的购物习惯。对于日常消耗品,我会选择网购;对于贵重物品或需要亲自体验的商品,我会选择实体店。这种方式既保证了便利性,又降低了风险。
作为消费者,我们应该明智地选择购物渠道,而不是盲目追求便宜或便捷。毕竟,真正的精明不是省钱,而是花同样的钱买到最适合自己的商品。
你平时有哪些东西坚持在实体店购买?有没有因为网购而踩过坑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。
美林配资-配资炒股平台入配资-配资公司排名前十-哈尔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